原因一:砂率偏低或砂子中细颗粒含量少,会使混凝土保水性低,砂子含泥量高,易产生浆体沉降,即“扒底”。
对策:提高砂率,降低砂中含泥量,能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
原因二:胶凝材料总量少,浆体体积小于300L/m3。
对策:掺加粉煤灰,特别是配制低强度等级的大流动性混凝土,粉煤灰掺量应适当提高,从而提高其保水性。
原因三:石子级配差或为单一粒径的石子。
对策:调整石子级配,单一粒径的石子应提高砂率。
原因四:用水量大,使混凝土拌合物粘聚性降低。
对策:提高外加剂减水率或增加外加剂掺量,减少用水量。
原因五:外加剂掺量过大,且外加剂含有泌水的成分。
对策:减少外加剂或在外加剂中增加增稠组分和引气组分,提高混凝土的粘聚性,防止泌水和离析。
原因六:由于储存时间过长,水泥中熟料部分已水化,使得水泥保水性差。
对策:外加剂中复合增稠组分和早强组分。
原因七:使用矿渣粉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本身保水性不好,易泌水、离析。
对策:提高水泥用量或粉煤灰用量,减少矿渣粉用量,或更换水泥品种。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