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较多,包括有原材料的质量(主要是水泥强度等级和骨料品种)、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水灰比、灰集比、骨料级配)、施工方法(拌合、运输、浇筑、振捣、养护)以及试验条件(龄期、试件形状与尺寸、试验方法、温度及湿度)等。
在混凝土结构形成过程中,多余水分残留在水泥石中形成毛细孔,水分的析出在水泥石中形成沁水通道,或聚集在粗骨料下缘处形成水囊,水泥水化产生的化学收缩以及各种物理收缩等还会在水泥石和骨料的界面上形成微细裂缝。上述结构缺陷的存在,实际上都是混凝土在受外力作用时引起破坏的内在因素。
1) 实际强度与水灰比:水泥的实际强度和水灰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水泥是混凝土中活性组分,在配合比相同的条件下,水泥强度越高,其与骨料的粘结强度越大,制成的混凝土强度也越高。在水泥强度相同的条件下,混凝土强度主要取决水灰比。
2) 骨料:当骨料级配良好、砂率适当时,由于组成了坚实的骨架,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如果混凝土骨料中有害杂质多、级配差时,混凝土强度偏低。
3) 养护温度及温度: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温度和湿度,都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它们是通过水泥水化过程所产生的影响而起作用的。
4) 龄期:龄期是指混凝土在正常养护条件下所经历的时间。混凝土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而发展,最初7~14d内强度发展较快,以后逐渐缓慢。
5) 试验条件:指试件的尺寸、形状、表面状态及加荷速度等。试验条件影响混凝土强度的试验值。
6) 外加剂的影响:正确使用外加剂,除了混凝土拌合物可以获得所要求的特殊性能以外,硬化以后其强度会比不掺时提高,至少基本不降低。外加剂使用不当,就会引起硬化后混凝土的强度降低。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